狂飙文学 > 都市小说 > 官场之青云志 > 第九百二十八章 农业产业化道路
去年的重大项目一个一个落地,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一环。

一条条公路从无到有,连接高速、省道,加上原本具备的铁路,燚城的交通越来越便利,可以说是四通八达,具备了打造现代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。

要想富,先修路,不是一句空话。

交通设施搞上去,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先决条件。

有了路,就需要有东西。

除了煤矿这样的传统资源,还要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及特色农业。

从3月开始,梁江涛就到各个乡镇调研,考察特色农业。

他坚定认为,未来的农业发展,一定要走产业化道路。

农业产业化,最早由汉东省潍坊提出。

那是1992年,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。

但是在汉西,还处于初步阶段。

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,以经济效益为中心,以本地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,发展主导产业产品,形成种养加工、产供销、贸工农、农工商、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,使农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。

它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,发展农业科技,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。

燚城属于中部地区,土地资源比较肥沃,灌溉也具备有利条件,总体上是发展农业的优势地区。

但由于燚城经济和观念都比较落后,过去基本以普通种植业为主,没什么产业附加值。

同时,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,基础设施薄弱、信息不对称、产销分散化,与市场化、国际化、流通化的大环境极不适应。

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,谷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
2004,燚城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900元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
截至2004年末,贫困人口超过十八万,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。

绝对贫困人口11000余人,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八。

这个数字虽然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持平,但在梁江涛眼里显得非常刺眼。

他自幼在贫寒人家长大,跟农村有紧密的联系,对农民的生活不陌生,也很有感情。

现在手里有了权力,心里对农民放心不下,总想着给农民多做一些事,改善他们的生活,带领他们脱贫致富。

这不仅是梁江涛的夙愿,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。

可现在呢,他们辛辛苦苦种一年地,仅够一家人基本生活开销。

漫说孩子的学费、书费没有着落。

抵抗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。

一旦生病,那几乎就意味着倾家荡产。

更多的农民,尤其是老人,往往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,减轻家人的负担。

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。

长叹息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

但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,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。

仅靠发钱是不行的。

这不符合华夏的国情,最终也只能是一厢情愿。

俗话说,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。

扶贫先扶志,关键是要建立创业,走农业产业化之路。

农村、农民有了自我造血能力,才能真正走向富裕之路。

因此,梁江涛把发展特色农业,当成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

他要做好这件事情,带领全县人民趟出一条路来。

梁江涛的脚步走遍每一个乡镇,认真细致考察特色资源、土地禀赋、产业基础等。

在他身边,还围绕着很多从京城和省城请来的农业专家。

有中科院农业所的研究员、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、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、省农业大学的系主任……

他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生产方式、管理方式、育种技术……

最重要的是,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科学思路:要确定主导产业,实行区域布局,依靠龙头带动,发展规模经营,实行市场牵龙头,龙头带动基地,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,实现规模化、专业化、市场化、区域化。

市农业局局长王文斌也几乎全程跟随。

燚城县的特色农业发展得到了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,也是市里力推的一张名片。

“关键要找准燚城的特色资源,我看了一下土地和气候特点,这路适合种植小米、高粱,还有党参、黄芪等药材,还要大力发展养殖业,同时建立罐头加工厂、食品加工厂等,现在有机食品在大城市里也越来越受欢迎,市场越来越大,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力。”

“资金也很重要,建议多向农业发展银行争取专项贷款,我听说财政部和农业部近期将下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,支持股份合作社、专业合作社、村镇农业企业建设,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可以积极争取!”

“发展特色农业不能仅限于引导农民种植,还要大力发展规模畜牧业、水产业、林业,还应当通过各种新型农业经营实体,推动农业产业化,加强农业产业集聚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开拓农民增产和增收的渠道,拓展农业产业链……”

“有很多好例子可以学习,比如说河南的双汇,内蒙古的蒙牛,都是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道路的先进实践。”

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,积极建言献策,都很有价值。

梁江涛频频点头,让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农业局局长认真研究,积极采纳。

此外, 楼继明主动跟梁江涛联系,表明想过来投资产业化农业。

他现在的生意越来越做越大,成为汉东省名列前茅的农民企业家。

他的经营范围已经不仅仅限于白酒,而是涵盖农业和食品业,在大棚蔬菜、食品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梁江涛一听十分开心,这不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吗,两人一拍即合。

楼继明第一批投资六千万。

他现在很有实力,后续还要追加投资。

梁江涛当年对他有大恩。

他过来,既是为了报恩,更是为了抱大腿。

跟着梁书记干,肯定少不了赚钱。

而且这是一尊大神,抱紧了,这辈子的靠山都有了。

作为从乡镇起家的企业家,总是有一种不安全感。

对于他们来说,最重要的不是赚钱,而是找靠山。

梁江涛,就是最好的靠山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