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胤禛心悦诚服地点头。

“皇阿玛所言极是,儿臣以为,必须要按照金幕的指导对大清进行变革,才是大清能传承千秋万代的真正秘诀!”

群臣纷纷表示附和,就连一直以来和胤禛不对付的十四皇子胤祯也没有开口反对。

事实胜于雄辩!

康熙嗯了一声,看向胤祯。

“英吉利人可有回复?”

胤祯忙道:

“东印度公司那边说了,他们需要将此事回报给英吉利本土的伦敦,由国王和议会做出决定。”

康熙眉头皱起,但很快又舒展开来。

“无妨。看来东印度公司应该是已经动心了,几个月时间朕还是等得起的。”

从盘点视频就能看出来,乾隆皇帝执政晚期,大清才真正被英国拉开了差距。

乾隆执政六十四年,再加上雍正(胤禛)的十三年,大清至少还有七十九年的时间!

康熙嗯了一声,又开口道:

“从今往后,大清不再单独设立满人尚书和汉人尚书。”

“六部的每一部,都只有一个尚书和两位侍郎,在竞争官职时,汉人和满人一视同仁。”

听到这里,群臣脸色齐变,心中震动不已。

一直以来,大清的汉人尚书、侍郎,其实就是满人尚书侍郎的跟班。

现在康熙这番话,摆明了就是要给汉人更大的权力!

十四皇子胤祯忍不住道:

“皇阿玛,这可是祖宗制度,轻易更改,是否有些不妥?”

康熙瞪了一眼胤祯,怒道:

“你这小子,到了现在竟然还这般冥顽不灵!”

“此乃大势所趋,朕意已决,你不必废话。”

斥退了十四皇子胤祯后,康熙迟疑了一下,又缓慢开口。

“南书房大学士,同样也由满汉官员自由竞争。”

南书房,就是雍正和乾隆朝军机处的前身。

比起六部而言,南书房才是大清在康熙朝的权力核心!

有了刚刚六部的改革变动,群臣对于这个消息明显多了几分承受力,没有再提出异议。

康熙想了想,又道:

“科举方面,旗人单独的考试取消,所有旗人均需参与大清科举,中榜之后才能出仕。”

“嗯,今后科举就以金幕之中的百分制进行打分,满人和蒙古旗人加十分,汉族旗人加五分,其他不加分。”

“若同分,满洲旗人第一,蒙古旗人第二,汉旗人第三,其他人第四。”

说完,康熙看向在场官职最高的几名汉人大臣。

“尔等觉得如何?”

几名汉人大臣交换了一下眼神,齐声道:

“陛下圣明,臣等无任何异议!”

尚书和南书房大学士选人改革,乃至旗人考试的取消,都是康熙皇帝对汉人让出的巨大利益。

作为交换,旗人在科举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,是汉人可以接受的。

毕竟大清王朝还是满人的王朝,总归是得有点特权。

更何况,在汉人占据大清九成五以上的巨大数量面前,这点特权真不算什么。

康熙皇帝显然对此颇为明了,又看了一眼胤禛和弘历,淡淡道:

“今后,大清广开言路,任何人不得因言论、文字获罪,此为祖宗定制,任何皇帝不得更改!”

“若有违此例,八旗共讨之!”

这句话,显然是在给文字狱打补丁。

今后,任何皇帝都不得以文字狱的名义,对国内进行大肆清洗。

胤禛愣了一下,恶狠狠地盯了弘历一眼,躬身道:

“皇阿玛圣明,儿臣一定遵从皇阿玛旨意!”

弘历忙道:

“孙臣明白了,一定遵从皇爷爷教诲!”

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,康熙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,叹了一口气。

“今后,天下皆为一家,朝廷用人再无民族之见。”

“尔等,好自为之。”

群臣沉默片刻,齐齐下跪。

“陛下圣明,大清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金幕之中,新的画面缓缓浮现。

【第二次金幕王朝评分已经结束,前三名如下:】

【第一名:大唐王朝,在位皇帝李世民,九十七分。】

【第二名,大隋王朝,在位皇帝杨坚,九十三分。】

【第三名,大汉王朝,在位皇帝刘彻,九十二分。】

【第四名,大秦王朝,在位皇帝嬴政,九十分。】

……

一个个王朝的分数被列出,排定名次。

【排名前三的各大王朝现在可以按照优惠价格兑换《工业革命》。】

【从明年正月初一起,《工业革命》每年价格下调五百万两,至两千万两后不再下调。】

【接下来,播放下一个盘点视频。】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